使用Guava的RateLimiter做限流

使用Guava的RateLimiter做限流

一、常见的限流算法

目前常用的限流算法有两个: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。

1.漏桶算法

漏桶算法的原理比较简单,请求进入到漏桶中,漏桶以一定的速率漏水。当请求过多时,水直接溢出。可以看出,漏桶算法可以强制限制数据的传输速度。

img

2.令牌桶算法

令牌桶算法的原理是系统以一定速率向桶中放入令牌,如果有请求时,请求会从桶中取出令牌,如果能取到令牌,则可以继续完成请求,否则等待或者拒绝服务。这种算法可以应对突发程度的请求,因此比漏桶算法好。

img

在 Wikipedia 上,令牌桶算法是这么描述的:

  • 每秒会有 r 个令牌放入桶中,或者说,每过 1/r 秒桶中增加一个令牌
  • 桶中最多存放 b 个令牌,如果桶满了,新放入的令牌会被丢弃
  • 当一个 n 字节的数据包到达时,消耗 n 个令牌,然后发送该数据包
  • 如果桶中可用令牌小于 n,则该数据包将被缓存或丢弃

二、RateLimiter

Guava中开源出来一个令牌桶算法的工具类RateLimiter,可以轻松实现限流的工作。RateLimiter 对简单的令牌桶算法做了一些工程上的优化,具体的实现是 SmoothBursty。需要注意的是,RateLimiter 的另一个实现 SmoothWarmingUp,就不是令牌桶了,而是漏桶算法。也许是出于简单起见,RateLimiter 中的时间窗口能且仅能为 1s,如果想搞其他时间单位的限流,只能另外造轮子。

RateLimiter 有一个有趣的特性是「前人挖坑后人跳」,也就是说 RateLimiter 允许某次请求拿走超出剩余令牌数的令牌,但是下一次请求将为此付出代价,一直等到令牌亏空补上,并且桶中有足够本次请求使用的令牌为止。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权衡,是让前一次请求干等到令牌够用才走掉呢,还是让它先走掉后面的请求等一等呢?Guava 的设计者选择的是后者,先把眼前的活干了,后面的事后面再说。

测试代码:

public class RateLimiterMain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RateLimiter rateLimiter = RateLimiter.create(2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rateLimiter.acquire(5)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rateLimiter.acquire(2)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rateLimiter.acquire(1));
    }
}

输出内容:

0.0
2.496889
0.992149

可以看出,令牌桶每秒只能产生2个令牌,我们可以第一次取出5个,但是第二个再去取令牌的时候,需要等2.5s,也就是第一次令牌取完后,需要等2.5s才能取到令牌。同样的,第三次取1个令牌的时候,也需要等待第二次的1s的时间。也就是,取的速率可以超过令牌产生的速率,但是下一次再次去取的时候,需要阻塞等待。

当然也可以使用tryAcquire来非阻塞的获取,可以实时返回结果。另外tryAcquire也可以传入参数,也就是等待的时间,超时直接返回false。这点等同于常见的lock,tryLock。

三、并发控制Semaphore

一般来说,在网关系统中,还有一个参数叫并发控制,就是某一个资源可以被同时访问的个数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使用Semaphore来控制。

Semaphore不同于互斥锁。互斥锁是某个资源只能支持同时一个访问,而Semaphore可以支持多个访问,但是加上了总数的控制。

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深入了解Semaphore的使用。

本文转载自: 原文


 上一篇
我的java问题排查工具单 我的java问题排查工具单
我的java问题排查工具单前言 平时的工作中经常碰到很多疑难问题的处理,在解决问题的同时,有一些工具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,在此书写下来,一是作为笔记,可以让自己后续忘记了可快速翻阅,二是分享,希望看到此文的同学们可以拿出自己日常觉得帮助很大的
2019-01-07
下一篇 
算法时间复杂度求解法【详细过程说明】 算法时间复杂度求解法【详细过程说明】
算法时间复杂度求解法 在进行算法分析时,语句总的执行次数T(n)是关于问题规模n的函数,进而分析T(n)随n的变化情况并确定T(n)的数量级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,也就是算法的时间量度,基座T(n)=O(f(n))。它表示随问题规模n的增大,算
2019-01-06
  目录